江南新視野|綠色金融“贛”起來 贛鄱大地正吹起綠色金融春風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2年03月23日 | 制作: 周章云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今年3月中旬,全國首筆“碳足跡”披露支持貸款落地贛江新區,讓世人再次將目光投向江西。披露“碳足跡”就能獲得貸款支持,利率還比正常貸款低,這樣的創舉,在內陸省份江西并不是第一次。
自2017年6月被確定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以來,江西推出綠色金融創新成果55項,17項被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采納并在全國復制推廣。去年11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報,對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其中,“江西省推行綠色金融改革促進綠色經濟穩步發展”位列其中,這也是此次受到通報表揚的48項中唯一一項涉及綠色金融的經驗做法。
對普通老百姓而言,綠色金融將如何影響甚至改變我們的生活?江西綠色金融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本期“江南新視野”欄目,我們采訪了相關單位和專家。
創新
披露“碳足跡”,企業獲1500萬元信貸支持
日前,建設銀行贛江新區分行成功發放全國首筆“碳足跡”披露支持貸款,受益者是江西佳因光電材料有限公司。所謂“碳足跡”披露支持貸款,是指通過將企業生產過程中的“碳足跡”與銀行貸款利率掛鉤,激勵企業主動減污降碳、減少碳排放而創設的一款披露支持類貸款。
“碳足跡”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集合(以二氧化碳當量計),企業通過加強自身生產過程的“碳管理”,把碳足跡降到預期之下,即可享受更低的貸款利率,從而降低融資成本。
原來,江西佳因光電材料有限公司是國內少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能夠生產高純金屬有機化合物(MO源)的企業,生產的三甲基鎵產品純度達6.5N(即99.99995%)以上,技術工藝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該公司以“生產1kg三甲基鎵產品的碳足跡核證值”作為關鍵指標進行申報,并由第三方環境評價機構“聯合赤道”進行評估,因此成功獲得建設銀行1500萬元的“碳足跡”披露支持貸款。
“碳足跡”披露支持貸款也是贛江新區繼碳排放權質押貸款、碳中和基金、碳中和信托和綠色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之后的又一項重大碳金融創新成果。
釋疑
什么是綠色金融?
時間回到2017年6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新疆5?。▍^)選擇部分地方,建設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在體制機制上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這標志著我省贛江新區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獲審議通過。
事實上,很多人在初次聽到“綠色金融”這個詞便表示不解,綠色金融究竟是什么,又和我們的生活、社會發展有怎樣的關系?廣義上理解,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
2012年,當時的中國銀監會發布《綠色信貸準則》,呼吁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要積極開展綠色信貸業務,在經營過程中要注意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2016 年,人民銀行與多個部門聯合推出的一些綠色金融指南,為我國的綠色金融發展開辟了新的前景。
與傳統金融相比,綠色金融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它更強調人類社會的生存環境利益,它將對環境保護和對資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作為計量其活動成效的標準之一,通過自身活動引導各經濟主體注重自然生態平衡。綠色金融講求金融活動與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的協調發展,最終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簡而言之,“綠色金融”是將金融發展與生態環保相結合的一種低碳、節能、環保、綠色、健康發展的政策需求。
現狀
江西躋身“國字號”試點
據悉,近年來,江西推出綠色金融創新成果55項,17項被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采納并在全國復制推廣。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經驗成果推廣清單》中有綠色金融經驗9項,其中江西5項,占比過半。江西省也是唯一兼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和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省份。近年來,江西深入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大力支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積極探索金融支持碳達峰碳中和新路徑,著力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化通道。以創新試點贛江新區為例,該區下一步將持續加大碳金融領域產品創新,建立多業態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供給體系,全力助推“雙碳”目標實現。
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相關宣傳負責人告訴記者,就現階段發展而言,大家對于“綠色金融”的關注點仍主要集中在銀行業,尤其是銀行的信貸業務方面,即“綠色信貸”。截至去年9月末,全省綠色貸款余額3608.6億元,同比增長39.51%,比全省平均信貸增速高25.7個百分點。
展望
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揚帆起航
在2020年中國地方綠色金融指數報告中,江西綠色金融發展指數在全國綜合排名第四,與北京、浙江、廣東等省市一起躋身“第一梯隊”。據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2021年圍繞江西優勢產業鏈,強化與省綠色項目庫建設銜接,推動綠色項目庫首次單設“碳中和項目”全省新增碳中和項目69個、金額623億元。
近年來,江西綠色金融標準化建設方面也取得新突破,近期,《畜禽智能潔養貸實施規范》和《古村落金融貸實施規范》兩項市級地方標準正式發布,填補了江西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的空白,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經驗的復制推廣夯實基礎。據介紹,在落實綠色金融支持撫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中,“畜禽智能潔養貸”和“古村落金融貸”創新實踐實現了金融助力生態養殖、古村落保護和開發活化,其中“畜禽智能潔養貸”經驗做法被列入國家發改委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經驗成果推廣清單、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經驗做法第一批清單。種種數據表明,乘著綠色金融改革試點的風帆,綠色金融將為江西這片紅土地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以及更大的發展空間。
成效
系列惠民措施助推江西綠色金融實現跨越式發展
根據江西省“十四五”規劃,江西省將繼續實施“2+6+N”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行動,推動有色、石化、鋼鐵、建材、紡織服裝、食品、家具等行業的升級改造。未來江西省將探索構建適合省內傳統產業轉型需求的轉型金融或可持續金融的概念和標準,創新發展轉型信貸、轉型基金、轉型債券等轉型金融產品和服務,結合金融科技建立相應的轉型項目庫和數據庫,更好支持江西經濟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服務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
綠色金融不僅僅是一個發展概念,而是將更多地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綠色金融所帶來的福祉與普惠也正在伴隨著改革發展的春風吹進平常百姓家。
綠享生活:綠色金融助力垃圾分類
垃圾雖小,但牽動著民生,連著文明。“很方便啊,現在就只要我們把垃圾按照流程丟進去,就能積分兌換禮品。”居住在九江市柴桑區城門街道的市民熊先生表示,兩年前小區建起智能垃圾分類銀行后,他家中的可回收垃圾就有了新去處。并且,每次丟垃圾還能置換小禮品,這讓周邊居民感到非常欣喜。由九江銀行打造的智能垃圾分類銀行,分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居民只要在觸摸屏上輸入手機號碼或者人臉識別,掃一掃,桶上箱門會自動打開,居民只需將垃圾投入相應的桶內,智能終端會根據投放垃圾的種類以及重量進行評估,給出相應積分,居民得到換取后可用于領取相應的禮品。“這個機子是24小時待機的,鼓勵著我們低碳生活。”熊先生說,以前并不知道綠色金融什么,沒想到綠色金融其實就在身邊。讓生活富有一抹生機,賦予希望,有益于民生福祉的綠色正是綠色金融存在的意義。
綠色出行:便捷支付全覆蓋居民環保意識逐步增強
在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引領下,贛鄱大地綠色金融潮涌不斷,在產業、生態等多領域不斷釋放“綠動力”、催生新活力。
綠色金融正在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各式綠色金融產品的出現,不斷增強著人們的節能環保意識。“一到上下班高峰,交通就非常擁擠,開車有時候比坐公交車還費時。”生活在贛州市的市民張先生說,現在油價漲得兇猛,開車不僅比以前更貴,路上還堵。他打開自己常用的建行龍支付,翻出“1分錢乘公交活動”給記者展示,“既省錢又低碳,還開什么車???”張先生笑稱,綠色金融產品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積極引導著居民的低碳環保理念。
“以往老百姓乘坐公交車,大多數是投幣或者刷公交卡的方式,卡充值和零錢清點工作量大,客戶攜帶也麻煩。”南昌公交相關負責人說,現在只要一點一碰,掃下“建行生活”的付款碼就完事了,方便快捷,很受大家的歡迎。最主要的是能夠省錢的同時,還能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據了解,建行江西省分行將全省公交掃碼支付接入“建行生活”平臺,打造公交出行便民支付場景,目前已基本實現全省市縣全覆蓋。
文/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曾子怡
編輯:周章云
審核:金路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