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新視野 | 知行合一: 勞動教育獨立成課 江西這樣“動”起來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2年09月28日     |    制作:  江南小編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文/圖 皮婉婷、本報全媒體記者李巧

  割豬草、摘花生……說起勞動教育,不少“60”后、“70”后回憶的關鍵詞是家庭教育和自我成長。2022年秋季學期始,勞動課正式成為中小學一門獨立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

  連日來,本報全媒體記者走訪南昌多家中小學校了解到,“勞動教育”這門課程已經在全市各中小學校全面開展,勞動內容從種植中草藥到養護盆栽、栽培蔬菜瓜果農作物、學習家務、做手工活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如今,勞動課不僅讓南昌廣大中小學生有學勞動、愛勞動的專門時間,也成為了孩子們全身心親近大自然時的快樂時光。

◎記者走訪

胡家小學:以自然為伍 在農活中體驗樂趣

  南昌市青山湖區胡家小學位于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學校一千七百余名學生中七成以上的學生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今年秋季開學,勞動課正式成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后,胡家小學利用校內面積近一畝,相當于1.5個籃球場大小的“科普百草園”,將它作為全校學生勞動課的實踐基地。在這里,不同年級的學生們有著不同的勞動課內容,可以掌握適合自己年齡的勞動技能。

  “紅薯能在秋天收獲。拔掉雜草后,它們生長成熟需要的養分和水分就不會被雜草‘搶奪’掉,能長得更好。”9月20日,在胡家小學為勞動課開辟的“科普百草園”里,十幾名孩子圍著一塊紅薯地認識植物、清理雜草。該校勞動課專職教師熊春弟正在給六(3)班的學生上中草藥勞動教育課。

  “老師,這是什么???”“老師,這個能吃嗎?”“老師,草藥踩倒了怎么辦?”……課上,同學們覺得新鮮極了,你一言我一語,希望能認識更多中草藥,并掌握一些種植、養護技巧,滿足旺盛的好奇心。孩子們有的彎腰拔草,有的下蹲清理枯葉,忙得不亦樂乎。

  “如果每天都有勞動課就好了,我能拔一天的草!”六(3)班男生劉函卓很喜歡勞動實踐課,在“百草園”里顯得格外興奮和活躍。課堂上,他在“百草園”穿行,時不時彎腰撿起地上的落葉、用力拔拽草藥旁生長的雜草……雖然偶有踉蹌,手掌虎口略微發紅,他仍滿攥大堆雜草和枯葉,樂此不疲地在“百草園”和垃圾處理處之間來回,活力四射。

  勞動課教師熊春弟說,百草園里種植了包括梔子、山楂、薄荷、艾草等在內的六十余種較為常見的中草藥。低年級學生可以觀察植物生長、辨認植物,三四年級的學生可以給植物播種、澆水;高年級的學生還能對中草藥、農作物進行除草養護、收集果實和葉片進行手工制作。中草藥采收期時,學生還會在老師指導下,將自己種植養護的中草藥植物制作成標本、香包等,用自己的勞動成果來裝飾教室。

南大附中:變廢為寶 用創意玩轉課堂

  在今年秋季勞動課開課之前,南昌大學附屬中學紅谷灘分校(以下簡稱南大附中)就已經對勞動課教師進行了課程指導和培訓。今年秋季開學以來,學生們已經在教師的指導下學做水果沙拉,養護蟹爪蘭盆栽以及制作手工燈……學生被分成小組,在課上互相協作、活躍非常。

  “先用剪刀把雪糕棒剪成一定高度,把另一半圓頭剪平;再用雙面膠把雪糕棒圍著水杯粘一圈……”9月26日上午,勞動課教師姜悅給八(10)班的學生講解《燈具發展史》后,便教導學生使用雪糕棒、玻璃杯、蠟燭、雙面膠等材料制作一盞“雪糕棒氛圍燈”,讓學生懂得利用手工“變廢為寶”。

  “我們這是發揮自己的創意,進行改造創新。”涂梓晨是該小組制作手工燈的“主力選手”。多次往杯身上粘雪糕棒未果后,他與另一名小組成員選擇另辟蹊徑,用黃色塑料網固定雪糕棒制作了一款獨特的雪糕棒氛圍燈……之后還不忘向其他同學炫耀,好不得意。小組成員吳梓瑜還突發奇想,做了一盞七彩氛圍燈,“成就感”滿滿。

  可也有調皮的學生“不務正業”,捏著幾根雪糕棒當作小刀、小劍互相比劃,大有“大戰幾百回合”的陣仗——就在老師和記者眼皮子底下,還有男生故意將雙面貼膠帶放進了正在燃燒的氛圍燈里,眼睜睜地看著燈具里躥出小火苗……還好,他們被老師及時發現、制止,并被罰在課后再進行一次勞動——打掃教室。

  “活潑是孩子的天性,但勞動課也是課。我能理解孩子們在勞動課上的興奮勁和新鮮勁,但也要遵守課堂紀律,保證安全。”教師姜悅說。

  其實,也有孩子對于勞動課并不怎么感興趣。“勞動課不好玩。我們學做了水果沙拉,一點都不好吃。”南大附中八年級學生濤濤(化名)向記者“吐槽”自己小組在上一次勞動課上學做的水果沙拉醬料調得太甜,不符合自己的口味,他的勞動課體驗不佳。

◎花式“勞動課”多姿多彩

實踐:“田間地頭”的勞動課

  為滿足學生農業生產勞動教育的需要,不少學校在校內開辟了菜地,籌建起了農場及農業基地,讓孩子們可以在校園內觀察、體驗在城市中少見的“田間地頭”。

  2020年底,南昌市紅谷灘區第一小學(以下簡稱紅谷一?。┰谛@內開辟了53塊小菜地,建了一個農場,取名為“真趣農場”。去年6月份,該校組織了低年級的學生在該農場觀察蔬菜生長、辨認蔬菜品種。今年秋季,同樣的這群孩子將被安排在真趣農場進行播種、澆水、除草等勞作。

  “小心點,不要把球打進菜地里,砸壞了辣椒。”9月21日下午,南大附中的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跑步、體操、打排球……大家熱情高漲的同時,也在細心呵護運動場附近新開辟出來的菜地。勞動課上,教師姜悅給學生發放了蟹爪蘭幼苗,讓同學們將蟹爪蘭幼苗定期澆水、曬太陽,等養大些再移植到這片菜地里。

  “我們除了傳統菜地,還在籌建一個現代農業基地,讓孩子們在校園內就能體驗‘無土栽培’等現代農業技術。”青山湖區觀田逸夫小學副校長蘇萍說,校園農業基地或將于10月底建成。

融合:帶“知識點”的勞動課

  塑料瓶、細沙、電鉆……今年開學初,在紅谷一小三(12)班,數學老師葉婷結合數學“時、分、秒”的課程內容,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利用以上材料及工具制作時間沙漏的課后作業。不少學生順利完成了這個勞動任務,并在班級群里分享喜悅。

  “我們家長雙手支持孩子上勞動課,也希望其他任課老師多組織一些這樣的活動,讓孩子能夠全面成長。”三(12)班學生何舒窈媽媽石女士說,通過制作時間沙漏,孩子不僅學會了使用沒接觸過的工具,時間觀念也明顯變強?,F在孩子每天收拾房間、做題、吃飯等等都會主動計時,變化很大。石女士覺得,把語文、數學等學科與勞動實踐結合,“能讓孩子動手又動腦”,學得更快更好。

  “剝香蕉,動詞‘剝’的英文是‘Peel ’……”南大附中英語教師熊璐在教八年級學生學習《如何制作一份香蕉奶昔》一課時,她在課堂上領讀文章中的語句單詞時,還把自己家的攪拌機搬上講臺,現場教同學們跟著教材學做香蕉奶昔。

  “邊學英語邊做甜品,這也是勞動課的一種形式。”熊璐說,勞動課的意義就是讓學生們可以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實際上,勞動與各學科都有內容上的交叉。我們科任老師也會更多嘗試學科融合,讓勞動教育不僅僅限于勞動課。”她說,今后會探索英語課與勞動教育更大的融合可能性。

◎時光機:大人們的勞動課是怎樣的?

“60”后:放學后都是勞動課

  攝影工作者許林(化名),今年53歲,他的小學時光是在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度過的。想起往事,許先生記憶猶新:學校雖然沒有專門的勞動課,但對他來說,每天一下課其實都是“勞動課”時間——每天,他都要早早地起床,拎著飯盒從家里步行幾公里才能到學校。放學后,背著簍子割豬草喂豬就是他從小承擔的家務勞動。

  許先生回憶,他接受的勞動教育主要來自家庭。從小,父母就會教授他一些必備的勞動技能,讓他能早獨立、早當家。等他年紀稍大些,大概十一二歲上五年級時,他就要下田插秧、割稻子干農活了。

“70”后:老師帶著學生摘花生

  南昌市青山湖區胡家小學勞動課教師熊春弟,就是胡家村本地人。因此,胡家小學既是他的工作單位,也是他的母校。1982年,他在胡家小學念5年級時,當時老師會在課上與學生們分享自己種紅薯的勞動體驗,還會帶領學生去村里摘花生。

  90年代初,大學畢業后,熊春弟選擇回母校胡家小學任教,時間一晃就是31年。“現在我的小學老師早已退休,我自己也成了一名勞動課老師,算是繼承了他的衣缽。”熊春弟說,現在,孩子在校園內就能感受到勞動的樂趣,這與他以前在村里與大人們一起干農活相比,著實幸福了不少。

“80”后:“勞動課不勞動”,很遺憾

  今年33歲的陳楠(化名),小學在南昌市的西湖區就讀。“我們當時有開設剪紙勞動課,上課就是做手工、打掃衛生??上?,語數外老師常來‘借課’,剪紙課就沒上幾節。”陳楠回憶,當年自己在勞動課上學會了剪“囍”字和簡單的窗花樣式,遺憾的是,由于當時勞動課“名不符實”,上課時間往往被其他主課所占據,所以他和同學們的剪紙手工活都只能停留在簡簡單單的“囍”字階段,現在想想覺得挺可惜。

  如今,陳楠已身為人父,在幼兒園上學的孩子又一次拉近了他與勞動課的距離。“孩子的作業幾乎都是手工活,等于我們家長也天天都在上勞動課。”作為家長,陳楠既遺憾自己當年小學時“勞動課不勞動”的經歷,也對孩子今后系統地接受勞動課教育頗為期待。他希望,孩子以后能夠通過專業勞動課,學會一些“家長怎么教,也教不會”的生活技能。

“90”后:自己的勞動課就是“班級大掃除”

  “我接受的勞動教育更多來自父母的耳提面命,沒有‘勞動課’概念。”2002年9月,趙星(化名)在宜春市宜豐縣開啟了小學之旅。

  如今26歲從事自媒體工作的趙星回憶稱,相比于美術和體育,她在學校接受的勞動(教育)的占比較小,主要的形式是節日校園主題活動、每周五下午班級大掃除和定期給草坪除草等。至于刷碗、疊被子等清潔、整理方面的勞動活動,是在母親的要求下學習的。“媽媽會要求我學習一些勞動技能。”她說。

“00”后:“住校生”自覺掌握勞動技能

  2000年,林易(化名)出生在新余市。如今,她已經22歲,是名自由職業者?;叵胄W的勞動教育,林易認為很多勞動技能都是在父母的簡單教導下,在小學住校期間和室友互相學習、摸索學會的。

  “我當時還和室友在宿舍里養‘水晶寶寶’(一種玩具),泡水后會變大、變透明。捏起來既好玩又解壓。”林易稱住校期間,學校的勞動活動有打掃包干區、撿校園垃圾、畫黑板報等;至于疊被子、洗衣服、打飯、洗碗、曬被子等勞動都是必備技能,在住校期間就逐漸掌握了。

◎專家:勞動教育單獨設置課程,更加凸顯了“教育”的價值

  “在勞動課獨立成一門課程以前,學校其實也有勞動教育,只不過側重于實踐,沒有系統的關于勞動的理論知識。比如學校定期開展的研學旅游、節日主題活動、勞動技能大賽、包干區衛生打掃等活動,其實都是對學生的勞動教育。”胡家小學校長方麗媛認為,勞動課將以前零散式、碎片化的勞動教育集中化了,具有更強的教育指導意義。

  她認為,勞動課程不僅是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還是通過對學生勞動理論、傳統文化等的熏陶教育,教會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價值觀,培養吃苦耐勞、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尊重他人和社會的良好品質。

  “勞動課程新標準強調實踐性,要通過學生親自去參與、體驗。不是去學,而是要上手去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勞動課本身和生活密切結合,范圍很廣,落實勞動課程要與生活密切結合,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協調。

附:勞動課落地時間表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和學生生活實際;

  2020年7月,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進一步提出要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豐富、拓展勞動教育實施途徑;

  2020年11月,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要求將勞動教育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

  2021年5月,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廳印發《江西省推進新時代大中小幼勞動教育一體化實施方案》,提出要以感悟勞動價值為基礎,推動勞動教育入腦入心;以豐富勞動實踐為抓手,推動勞動教育落實落細;以遴選典型示范為引領,推動勞動教育對標對表;以開展科學評價為導向,推動勞動教育提質提效;

  2021年8月,南昌市教育局印發《南昌市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方案》,要求將勞動教育貫通中小幼各學段;學校合理設置勞動教育課程,促進學科專業滲透融合;

  2022年4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并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將勞動、信息科技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并規定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勞動課課程內容結構。

  值班編輯:周章云

  值班審核:金路遙

  值班編委:黃廉文

  看更多江南好稿 請點擊下方鏈接:

這十年·贛出彩|鄉村巨變:從“山路十八彎”到“通衢大道”

鄱陽湖長江江豚科考,時隔5年再次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