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鳥白鶴總數與往年持平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3年02月13日     |    制作:  江南小編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報訊 全媒體記者許南平攝影報道:“盡管遭遇百年一遇的干旱,但從掌握的各種數據顯示,鄱陽湖區白鶴種群的數量總體與往年持平,約3500只,占整個種群的百分之九十。其中,亞成體(幼鳥)白鶴明顯增多。”2月7日,正在鄱陽湖考察環志白鶴的我國人與生物圈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周海翔教授告訴記者。當日,本報記者跟隨周海翔教授及志愿者王筱華、方克軍,先后來到鄱陽湖余干段、永修吳城段考察,全程記錄省鳥白鶴。周海翔教授表示,作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泊,鄱陽湖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通道上最重要的水鳥越冬地,也是近半數長江江豚繁衍棲息的家園。洪水一片,枯水一線,它是“會呼吸的湖泊”。與長江的天然聯系成為鄱陽湖濕地發育的重要水文環境,豐水期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可達4000平方千米,秋冬枯水期面積僅為數百平方千米。退水后的洲灘之中,大大小小的碟形湖星羅棋布,仿佛是望向天空的眼睛。正是這一豐一枯的水文節律變化,造就了鄱陽湖多樣化的生態環境,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和棲息地。鶴鸛起舞,雁鴨翔集,它是萬千候鳥的樂園。每年秋冬,約70萬只候鳥會如約飛抵鄱陽湖,其中包括白鶴、白枕鶴、東方白鸛等珍稀瀕危水鳥,以及全球種群數量60%以上的鴻雁。鄱陽湖豐富的植物、魚類與底棲生物,以及余干縣等地保留下來的數千畝稻谷可為不同食性的鳥類提供食物保障??嗖輭K莖是白鶴和鴻雁鐘愛的食物,鯽魚、泥鰍等魚類,則成為東方白鸛的過冬口糧。

  值班編輯:周章云

  值班審核:范俊杰

  值班編委:楊進